Quantcast
Channel: SDTV有滋有味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7

李木生:纪录片《糊粥世家》的意义

$
0
0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纪录片《糊粥世家》的意义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李木生

 

    昨天上午,山东广播电视台资深纪录片人老李拍摄制作的优秀纪录片作品《糊粥世家》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学堂放映,一下子点燃起师生们的热情

    这部片子,拍摄甫成,我便先睹为快,满含了惊喜:这是我这些年来,看到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

    一部短片,让平平常常的糊粥,竟有了悠然的儒韵。糊粥世家王家的过去与现在,便在糊粥的香味里形象地展开。短短的二十二分钟的片子,却将这种展开,铺陈在清朝以来的数百年的历史长河里,而背景就是孔子的曲阜。那堵万仞宫墙,以及“三孔”的沧桑,还有《论语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传统经典,全都因为这锅中沸滚、缸中醇酿、碗里生动的粥,而与当下、当下的社会与生命,有了生机勃勃地对接。




难以忘怀的,还有画面与意境的美。片子开头,那轮静淑唯美的月,便与粥锅下旺炽的原木之火,在朦胧的夜色里,自现着美好,更烘托着糊粥的朴实而高贵的性格。等到朴实厚道的王家兄妹次序而出,月色与火光,便将粥中蕴藏的人性的良善与糊粥的珍贵品格,照见得纤毫毕现。王家粥锅下的灶火,还在片子中数次出现,那欢畅的劈柴之火,像舞蹈,更像不熄的传承,温暖着也照亮着,带劲得很。

最为难得、也最为打动我的,是糊粥的百姓味道、家常味道。小米与大豆的品质,当然是普世与惠众。百姓与家常,营养与温暖,便是这部片子的灵魂,让我们与糊粥成为知己、心灵相通。气宇轩昂的孔庙孔府旁边,万仞宫墙之下,摄像者与制片者却将镜头对准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糊粥与百姓—— 也正因此,片子便有了崇高的境界。





百姓大于天,这糊粥便是百姓之粥啊。不管春夏秋冬,香糯的粥,便成了百姓不可或缺的营养,不离不弃。也不论国号如何变更,恒久不变的,竟是这不起眼不张扬的民间糊粥。为什么能够如此?糊粥博施济众的品质不变,百姓的绵延与久长不变。想想,一拨一拨变幻莫测、漂亮无比的口号,真的不如一碗糊粥来得实在有用。

    孔子曾经说过,能够博施济众,岂止是仁,简直就是圣了。汉代的司马迁写过《孔子世家》如今,我们又有了《糊粥世家》。曲阜这个地方厉害,一个文化最高端处的孔子,一个生活最底层处的糊粥,竟然都带点儿神圣的味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16-5-30日晚 李木生

 


 作者简介:李木生,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,七十年代开始从事诗歌散文作。已出版诗集《翠谷》、散文集《午夜的阳光》传记《布衣孔子》《孔子传》、《人味孔子》以及《论语今译》等著作。其中近百篇(次)诗歌,散文入选全国各种选刊、大中小学读本及初、高中试卷。散文集《午夜的阳光》获首届泰山文艺奖,散文《微山湖上静悄悄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,散文《唐朝,那朵自由之花》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,散文《我爱你泰山》获《人民文学》征文奖。雷达、李晓虹、王开岭等评论家誉为“这些年来眼睛为之一亮的散文作家”。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7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