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年代济南大明湖上的采蒲人
又见蒲菜——
进入六月,天气好像一下子热了起来,市面上开始看到三三两两拿着蒲菜的人——
蒲菜是一款季节性很强的蔬菜,食用期在每年的五月末和七月中下旬。过了这个季节,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。到了七月末,可食用的部分越来越少,这时候蒲菜根茎部分开始呈棉絮状,变得不再清脆,用当地百姓的话来说就是“糠”了。
老济南人历来有吃蒲菜的喜好。史书《济南快览》中记载:“大明湖之蒲菜,其味似笋,遍植湖中,为北方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”。过去餐馆里还有一则传说,说当年诗人杜甫与好友在大明湖历下亭畅饮,品尝此菜后留下了“海右此亭古,济南名士多”的佳句,此菜亦称为“名士菜”。
为什么过去大明湖里出好蒲菜呢?因为它由济南众多泉水汇集而成。蒲从养份很足的淤泥中钻出来,蒲茎长得特别的长,特别的粗,吃起来也就特别的清甜爽口。泉水把精华赋予了香蒲,这也许是好多地方生长蒲,唯有泉城济南的蒲菜好吃的原因吧。
济南的好多农贸市场每年都有卖蒲菜的。过去老济南人能吃上蒲菜的都是些富裕人家。除了包水饺,蒸大包子,餐馆里蒲菜的主要做法有奶汤蒲菜、锅塌蒲菜、炝蒲菜等。不过为了保持蒲菜鲜嫩的质感,不管做什么吃,都不宜切配得过细,烹饪时间过长。尤其要适量使用调味品,以免遮掩了其本身清新的,甜甜的草香味道。
蒲的品格像莲花,出污泥而不染。它脆嫩爽口,胜似鲜笋,是一款能品味出大自然气息的蔬菜。
除了济南,位于长江流域的江苏淮安也盛产优质蒲菜。开国总理周恩来在宴请外国友人的菜单中,最钟爱的就是这款清新脱俗的蒲菜,想来不仅仅是一种家乡的情结吧——
那边烹饪界的朋友曾经探讨过,全国有许多生长蒲菜的地方,大多因为生长环境和水质的原因,蒲茎好吃的不多。想不到千里之外的泉城济南竟然也盛产如此美味,而且还是四大菜系之一鲁菜的主要食材。难怪鲁菜大厨们烹制的奶汤蒲菜,早在明清时期就被誉为“济南第一汤菜”。
蒲菜寻源——
目前济南大明湖里已经没有了可食用的蒲菜,主要产区分布在济南黄河以北辽阔的湿地。
济南黄河大桥以北桑梓店镇,这个村有两百来户人家。每年这个季节,村里有二十几户采集蒲菜,然后拿到济南市场去卖,每一家都在济南固定的农贸市场经营。如果说黄河以北肥沃的湿地是蒲菜生长的源头,说的形象一点,这二十几户人家,其实就是整个济南蒲菜市场的供应商——
村里的人管蒲塘叫蒲子湾,大家都享有自由开采权。平时他们下水一趟,一般最少也得弄六、七个菜,也就是六、七捆菜。现在农村劳动力值钱了,如果一家人忙活一天挣不了几百块钱,还不如出去打工划得来。采蒲人一般都是下午打回蒲菜,晚上睡觉前摘出来。这活儿起早贪黑的,对体能要求也高,好多人吃不了这个苦。
黄河以北地区,由于常年河水冲刷导致泥沙沉积,形成沙质土壤,农作物不易生长。除了小片的蔬菜和花生,多是一处处开满荷花的荷塘和蒲塘。大片大片自然生长的蒲塘间,偶有水鸟穿过,搅动一方宁静。
芦苇看上去和香蒲差不多,区别在于苇叶薄而窄,蒲的叶子宽厚一些,还会长出一只只的蒲棒。这些富有质感的蒲棒,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些大自然中的“风语者”。它们仿佛手持一只只话筒,深情地讲述着采蒲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故事,诉说着他们不为人知的付出以及收获的喜悦…
这里都是黄河流域过来的水,菜特别好吃。而且蒲菜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绿色食品,人工种植不现实,水质不好这种植物也不生长。
这里每年都有大片大片的香蒲自然地生长消亡,里面那些鲜美的蒲笋真正被采集利用起来,供人们食用的其实少之又少。我们感叹大自然的恩赐离人们那么近,你只要勤奋就能获得。它生生不息,默默地付出,只等人们来发现,来认识它的价值。
这些水生植物不仅蕴含着无尽的美味,许多民间能工巧匠还以蒲草作为主要原料,加工制作成蒲扇,蒲席,蒲筐,拖鞋,座垫等原生态的生活用品和精美的蒲编工艺品——
听黄河流域采蒲人介绍,置身水里将香蒲从淤泥中直接拔出来是他们通常的做法,不像三四十年代大明湖里的采蒲人是划着小船劳作。蒲棒成熟后种子散落入水里,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孕育出能食用的蒲菜。如果香蒲从根部割断,来年可以继续生长。如果像这样直接拔出来,这棵香蒲的使命也就完成了。好在蒲的生命力顽强,生生不息,这种看似毁灭性的作法,某种程度上反而给其它生长的蒲留出了空间,维护了生态的平衡——
蒲菜价值——
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,而且是食疗良药。蒲菜嫩茎中富含蛋白质,膳食纤维及钙,磷等,还有维生素B1,维生素B2,维生素E,胡萝卜素等。其味甘性凉,能清热利水,凉血。
医学认为,蒲菜主治五脏心下邪气、口中烂臭、小便短少赤黄、乳痈、便秘、胃脘灼痛等症。久食有轻身耐老、固齿明目聪耳之功。生吃有止消渴、补中气和血脉之效。
蒲菜烹饪——
蒲菜吃法很多,或炒或炝或烧或烩都很相宜。剥去蒲的外皮,那初生的茎白皙如玉,鲜嫩无比,仿佛一触即可溅出汁水,水灵灵的。蒲菜烹饪料理以清淡为好,吃的是它本身的清香味,不宜放酱油。炒蒲莱应旺火速成,保持脆嫩;做汤则应汤沸后再放蒲菜。
奶汤蒲菜:
奶汤蒲菜”是济南特色风味菜,早在明清时期便极有名气。
此菜汤呈乳白色,脆嫩鲜香,是高档宴席上乘汤菜。观浸润奶汤中的蒲菜,犹如雨后春笋,嫩白中透着淡淡的绿。品一口,口感清淡滑软,鲜香绵长,久久令人难忘。
制作原料: 蒲菜、冬菇、鲜虾仁或熟火腿。
1、将蒲菜剥去老皮,切成3-4厘米长的段。冬菇切成小片,放入滚水中烫过,捞出滤干水,火腿切成菱形片。
2、下少量油,炒适量面粉至微黄,冲入开水煮沸即成奶汤(制奶汤不放奶,系炒面粉而成,更不用湿淀粉勾芡,系老鲁菜的烹饪技艺)。然后放入冬菇、火腿或鲜虾仁,最后放入蒲菜开锅,盛入汤碗中即可。
特色:色泽乳白清雅,口感滑爽,菜质脆嫩,汤鲜味酿。
炝蒲菜:
鲜嫩蒲菜切成四分段,凉水备用。清水烧开把切好的蒲菜段入水烫一下断生,尽快捞出来置入凉水中,待蒲菜温度降下来沥水后,码到盘子里。将少量花椒在油锅里煸出香气,然后将花椒捞出,注意不要把花椒煸糊。将提前泡发好的少许海米码在蒲菜上,趁热把锅里的熟花生油,用炒勺均匀淋到海米和沥水后的蒲菜上,然后盖上盘子,以盘作盖,让椒香油香自上而下渗透。待香气融入其中,再打开盘子加入适量食盐调口,调拌均匀即可食用。
锅塌蒲菜:
锅塌技法为济南厨师首创,早在明代就有记载。锅塌即是先煎后塌,将味汁收入菜中,其品鲜质嫩,味鲜醇厚。做法如下:
1.将蒲菜去掉外部老皮,切去后根洗净,切成4至5厘米的段,放盘中加精盐搅匀入味。
2. 鸡蛋黄、湿淀粉、精盐兑成清汁待用。
3. 将蒲菜沾上面粉,放入蛋黄糊里抓匀,分两排整齐排在盘子里,余糊倒在上面。
4. 炒勺放旺火上,加熟油烧至六成热,将蒲菜整齐地推入勺内,煎至“挺身”时,把油控出。大翻勺,继续加油煎至两面金黄色时,放入葱姜丝,倒入兑汁,撒上黄瓜皮丝、火腿丝用大盘盖住,微火焖至汁将尽,翻扣在盘子里即成。
烹饪要点:1、煎制前要滑勺,反复几次,不易粘底;
2、蒲菜洗净后,用刀稍拍,使其松散,容易入味;
3、大翻勺时,先将油控出,避免溅出。
蒲菜水饺:
蒲菜水饺是一款看似家常,实则季节性强,原料成本高的特色面点,是留住夏天蒲菜味道最好的方法。
采用每年六七月份上市的蒲菜,这个季节的蒲菜口感最为鲜美,质嫩汁多。农贸市场上已经粗加工过的蒲菜,回家须再加工,一般情况下每三斤蒲菜只能出一斤左右的馅。
操作要点:1、将蒲菜剥去外面的包叶,留下脆嫩的部分。用刀切末,考虑到遇到食盐还要缩水,故蒲菜不可切配过细。
2、将五花肉剁成泥状,加入生抽,香油,花生油,姜末及少许精盐,喜欢酱香口的可在肉馅中放少许甜面酱。为了保证蒲菜原始自然的清香,调馅时不宜再放生抽,更不宜放葱,料酒及胡椒粉,味精等。
3、为避免出水,开始包水饺时,再把切好的蒲菜和肉馅搅拌在一起。菜肉比例为1:1或2:1。
4、包饺子时切忌装馅过多,避免下锅入水后“撑”破。
蒲菜水饺特点:白嫩如玉,口感滑爽松软,草香浓郁,鲜而不腻。关键是它可以不受季节限制,放进冰箱里慢慢享用。
![](http://simg.sinajs.cn/blog7style/images/special/1265.gif)